《潮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解读

2022-03-18 09:09
发布单位:潮州市科学技术局
【浏览字体:

  一、起草背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广东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潮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把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关键五年。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潮州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编制了《潮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潮州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聚焦市委“一轴两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个打造”奋斗目标,围绕“一大引领、三大战役、六大提升”工作部署,推进“三个提质,三个赋能,三个保障”工作,对潮州把握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全市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目标

  《规划》从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发展目标: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年均增长9%,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1.6%以上。

  二是创新主体质量取得新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培育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超15家。

  三是创新平台建设迈向新台阶。推动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潮安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推进韩江实验室建设,建设支持我市自主创新的战略性科技创新策源地。建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家以上。

  四是产业培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市陶瓷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世界级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与特色食品产业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加快发展。

  五是体制机制改革展现新风貌。全市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激励创新的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

  三、主要内容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高质量发展主题贯穿科技创新各领域、全过程。为确保实现发展目标,围绕当前潮州科技创新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系统提出了潮州“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从融入“双区”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速产业创新人才引育、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实施保障等八大方面进行总体规划。

  四、任务部署

  《规划》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科学布局了加速开展区域创新合作、大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等31个具体任务,并部署了科技企业培育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工程、孵化载体“量质双升”行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共4个重点工程。

  一是实施科技企业培育重点工程——推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规划》提出要实施科技企业培育重点工程,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达450家以上,推动一批高企成为规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重点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规划》提出要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重点工程,支持凤泉湖高新区、潮安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

  三是实施孵化载体“量质双升”行动重点工程——孵化载体承担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科技型企业和科技企业家的重要职能,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关键要素。《规划》提出要实施孵化载体“量质双升”行动重点工程,争取建设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超15家,争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实现零的突破,推动孵化载体实现数量突破、质量提升。

  四是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重点工程——《规划》提出要实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重点工程,完善覆盖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平台、企业培育、引才留才等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落实落地,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供系统指引、框架依据和基础保障。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