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水塘河道清淤 助力“百千万工程”
当前,我市正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水塘河道清淤疏浚工作。通过开展常态化清淤,进一步提升我市防洪排涝能力、水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潮安区古巷镇崎头溪和东埔沟是古枫涝区重要的排涝通道,为抢抓晴好天气,施工人员正加紧清淤,疏通城乡排涝渠系防洪排涝堵点、卡点。
潮安区古巷镇政府副镇长 陈盖彬:把开展清淤工作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绿美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完成渠道清淤近5公里,清淤量6000多立方米,有效提升崎头溪和东埔沟行洪排涝能力,同时也为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工作方案,我市正围绕“群众房前屋后小微水体、池塘、灌排沟渠、渔村(小型渔船)避风塘等农村水体;城镇建成区范围内的河涌、湖泊、市政公园水体等城镇水体;河道、航道、水库、山塘等江河湖库”三个层次的清淤范围,对标“水灾害防治防御、农业灌溉保障、城乡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提升”四个方面,全力以赴推动清淤工作取得更实成效。
潮安区水务局总工程师 陈斌:以城乡内涝存在问题为重点,全面摸查并疏通排涝河渠的堵点,提升河渠的行洪排涝能力。对容易受浸、灌溉能力不高的农田渠系进行清淤,提高输排水能力,保障农田安全。结合环保督察整改、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开展城镇内的河涌、湖泊、市政水体以及乡村房前屋后小微水体、池塘等淤泥清理,提高行洪排涝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夯实水生态基础。
市水务局河湖管理科科长 曾舒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共治”这种工作模式,采取工程项目集中清和发动群众合力清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清淤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村头水塘我来清”“农村沟渠大家清”等系列清淤活动,在全市掀起冬春清淤热潮。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累计清淤约近百万立方米,其中水塘两千余个,农田灌溉沟渠约三千公里,河道四百多公里。
市河长办表示,将发挥牵头作用,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指导,推动水塘河道清淤工作常态化开展,合力打好水塘河道清淤攻坚战,为春耕灌溉和防洪度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