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地携手-助力潮州市东凤镇“百千万工程”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的工作部署,加固推动院地合作,助力潮州市东凤镇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潮州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植物保护研究所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潮州分院共同前往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东凤镇的芡实种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但规模化种植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价格也从15元/斤到现在120元/斤左右。东凤芡实的种植、采收模式独具一格,利用水田种植,目前全镇芡实种植面积约7000亩,从事芡实产业农户约1600户,芡实是东凤农户的“致富果”。一般亩产200~250斤,高产可达300斤。而今年的收成欠佳,亩产只有150斤左右,因此专家一行前往芡实产业园实地考察,并给出专业性建议。
东凤芡实产业园实地考察
考虑农户白天需劳作,因此特选在晚上组织种植户、养殖户共60多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潮州市植保所副所长马泽松高级农艺师做了题为“潮州市芡实种植技术培训”讲座,由于种植户文化水平不高,马泽松采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详细介绍芡实选种、育苗、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强调福寿螺防治关键在于切断源头,于芡实田的进水口安装过滤网,过滤掉外来的福寿螺及其虫卵,此法可有效控制螺害且减少用药。针对其它虫害:莲藕潜叶摇蚊、莲缢管蚜等的防治方法提供科学技术方法,建议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少对芡实产量的影响。省农科院潮州分院主任吕敏娜研究员首先介绍省农科院建立分院的宗旨及目的,以及分院在地方承担的责职。随后对养殖户进行“家禽健康养殖技术”培训,分析药残的危害性以及新形势下无抗养殖的政策措施,现场气氛轻松,一问一答,答疑解惑,互动活跃。
马泽松高级农艺师做培训
吕敏娜研究员做培训
此次动、植物联合培训,当地种植户、养殖户普遍对此培训提供的技术表示高度认可,这些技术以其专业性、及时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赢得了广泛赞誉。培训结束后,赠送一批高效低毒的农药给农民,鼓励增产增收。
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东凤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孕育了鲜嫩软糯、细腻甘甜的东凤芡实。近年来东凤镇不断扩大芡实种植规模,但目前收获加工工艺落后,靠手工操作,一粒一粒撬开芡实,熟练工一天也只能撬两三斤。芡实产业是东凤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点特色产业,若能研发机器人操作,并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从而打造东凤芡实品牌,全力打响“提到芡实就想到东凤”品牌效应,引领推动芡实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从而推动芡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为 “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