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建设】发挥警民共建共治关系 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2024-08-01 16:26
来源:本网
【浏览字体:
  潮州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稳创安,牢固树立“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理念,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紧靠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部署,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着力优化安全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化解辖区矛盾纠纷。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线索3452条,已化解3279条,确保“矛盾不上交”,有效地预防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640.webp.png

  

筑牢政治建设根基,树立忠诚为民新形象

  市公安局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红为底色、公安姓党”,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公安工作之中,以党建促队建、以党务促警务、以党风促警风,全力打造一支绝对忠诚、敢打必胜、作风优良的公安铁军。
  一是聚焦群众所盼,找准党建引领发力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举爱民旗帜,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为主线,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优质、文明、高效的服务,以显著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640.webp (1).png

  二是聚焦实绩实效,争当党建引领排头兵。争当标杆,主动出击应对新风险、新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将风险防控工作做深做透,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整合警民联防力量,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全市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要求,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

  640.webp (2).png

  一是部门共治,夯实社区管理“内循环”。积极贯彻“警力有限、民力无限”理念,主动对接滴滴、美团、顺丰等企业及本地工厂,利用这些群体人员分布广、社会接触面广、区域跨度广的特点,实现了民情速递、线索快处、靠前服务。
  二是警民联防,打通治安管理“外循环”。广泛发动社会群体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巡逻防控、安全防范、基层自治等服务,持续增强街面防控力量、织补圈层防控点位。
  三是警企联建,构建企业发展“双循环”。通过警企合作开展治安防范,摸排劳资纠纷、涉企矛盾,开展内部安全监督检查,全力营造法治营商环境。
  

引导“警力”下沉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

  针对以往社区党务政务与社区警务不能形成有效合力的情况,今年上半年,市公安局与市委组织部联合推进所长、民警进镇街、村居班子工作。

  一是警力融入社区,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通过社区民警进村居班子,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有效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工作同开展、相促进,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640.webp (3).png

  二是“配角”变“主角”,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推动所长进镇街班子,既提高了派出所所长在基层的工作地位,又便于与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有效统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过去的各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同、齐抓共管转变,实现矛盾化解率的大幅提升。

  三是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双重身份显实效。“两进班子”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和党员民警在治安与法治方面的职能优势,更好地调动基层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焕发新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发挥“警调”融合作用,力促多元调解新路子

  市公安局坚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群力量,拓宽广大干群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渠道,积极融入“1+6+N”工作体系,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多元化新格局。

  一是把潮人潮情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媒介,搭建充满“潮味”的“厝边头尾”茶寮谈心室、“胶己人”(潮州音:自己人)矛盾调解室、三老常青顾问团,充分发动发挥乡贤、驻村法律顾问、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乡土熟人社会关系网密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在“温茶细语”的氛围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二是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牵引,建立县(区)公安机关支援派出所机制和社区民警每周与社区(村居)书记、治保会主任联系见面制度,协调解决跨域矛盾纠纷化解难题,有效解决基层矛盾排调“镇所分离”、情况不清、久拖不决问题。

  三是通过机制联建的方式,将分散的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多部门协作、法理情融合的“一站式”受理调处。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