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法治建设】发挥警民共建共治关系 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筑牢政治建设根基,树立忠诚为民新形象
整合警民联防力量,构建群防群治新格局
引导“警力”下沉基层,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 一是警力融入社区,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通过社区民警进村居班子,将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有效推动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工作同开展、相促进,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 二是“配角”变“主角”,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推动所长进镇街班子,既提高了派出所所长在基层的工作地位,又便于与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有效统筹资源,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过去的各部门单打独斗向多部门协同、齐抓共管转变,实现矛盾化解率的大幅提升。 三是警务模式转型升级,双重身份显实效。“两进班子”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所和党员民警在治安与法治方面的职能优势,更好地调动基层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主动性,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使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焕发新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发挥“警调”融合作用,力促多元调解新路子 市公安局坚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群力量,拓宽广大干群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渠道,积极融入“1+6+N”工作体系,构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多元化新格局。 一是把潮人潮情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媒介,搭建充满“潮味”的“厝边头尾”茶寮谈心室、“胶己人”(潮州音:自己人)矛盾调解室、三老常青顾问团,充分发动发挥乡贤、驻村法律顾问、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乡土熟人社会关系网密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在“温茶细语”的氛围中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二是以“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牵引,建立县(区)公安机关支援派出所机制和社区民警每周与社区(村居)书记、治保会主任联系见面制度,协调解决跨域矛盾纠纷化解难题,有效解决基层矛盾排调“镇所分离”、情况不清、久拖不决问题。 三是通过机制联建的方式,将分散的行政资源、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实现多部门协作、法理情融合的“一站式”受理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