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潮安区抓准“兴农惠农”关键词 兴产业美农村富农民 奏响乡村振兴发展强音

2020-05-14 15:36
发布单位:潮州市扶贫办
【浏览字体:

  五月的潮安大地,处处升腾着生机与希望。清香四溢的茶园,绿油油的庄稼地,碧波粼粼的鱼塘,规模化种植的蔬菜基地……在鱼米水乡书写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崭新华章。

  当前,随着包括“兴农惠农工程”在内“六大工程”方案的推进实施,潮州市继续开拓以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向品牌化、链条化、现代化方向转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步伐。潮安区紧紧抓住“兴农惠农”这个关键词,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兴产业、美农村、富农民,以新担当新作为,着力奏响乡村振兴发展强音。

  打活禀赋特色牌 乡村产业兴起来

  产业强则乡村强。推进乡村振兴,首要的切入点就是“产业兴旺”。依托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潮安区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积极引导农村和农民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让农民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季节。沿着平坦洁净的柏油路蜿蜒盘山进入叫水坑村,四溢的茶香扑鼻而来,不时传来制茶机的隆隆响声。叫水坑村扶贫第一书记蔡庆辉说,村成立了叫水坑茶叶专业合作社,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创建单丛茶产业的发展平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在叫水坑村,有一片1500多亩的竹林,漫步其间,满目翠绿,竹影婆娑。叫水坑村盘活竹林资源、挖掘红色资源,与旅游公司深度合作,推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融合创新。如今的叫水坑村正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成为乡村时尚新风。

  叫水坑村的茶旅产业只是潮安区实施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一个缩影。潮安区从镇村资源禀赋出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凤凰单丛茶、金石花卉、东凤芡实、江东无公害蔬菜、北部山区水果等特色种植业为主体的“5+X”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区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家,带动农户约2万户,让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益、让农户受惠。

  依托丰富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潮安区深挖乡村旅游资源潜力,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旅游资源,按规划引导各地发展传统农家乐、休闲农庄、民宿客栈、品牌餐饮模式,提高资源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

  通过深入挖掘、精心培育包装,潮安区亮出乡村旅游“成绩单”——打造乡村旅游线路8条,其中“潮安新农村茶乡之旅”被认定为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山水生态、田园风光,打造风情旅游小镇和文旅特色村,凤凰镇被认定为首批省风情旅游小镇,归湖镇狮峰村、凤凰镇叫水坑村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文旅特色村;发挥茶业文化优势,致力打造茶旅品牌,凤凰镇被省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凤西大庵古茶树茶园荣获“中国美丽茶园”称号;打造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品牌效应,举办首届中华畲族发源地潮州凤凰山文化交流会、江东竹笋文化旅游节、东凤芡实文化旅游节、文祠杨梅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

  产业兴,乡村旺。潮安区还通过夯实传统产业、引进新品种“两手抓”,培育发展了2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农业技术创新,在凤凰、归湖等10个镇实施茶叶、淡水养殖、蔬菜等25个专业村建设任务,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实现农业名牌的带动效应。其中,凤凰和文祠2个镇列入省级茶叶和橄榄特色产业发展专业镇。

  环境塑人有凤来仪 乡村“里子”美起来

  好的环境能改变人、能塑造人,从而积极影响于发展。潮安推进乡村振兴,还重拳从环境整治入手,努力实现“生态宜居”。

  “叮铃铃、叮铃铃……”每天下午5时许,随着凤凰镇区的街巷响起的铜铃声,当地居民将垃圾拎出门投进垃圾桶,并由环卫车及时清运。作为凤凰镇的门面,凤凰溪也从一条垃圾成堆、死牲畜聚集的“臭水沟”,摇身变为清水河,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凤凰镇在垃圾治理方面下足功夫,建设凤凰镇垃圾压缩转运站、垃圾无害化处理、壮大环卫队伍力量、广泛开展创卫宣传等,用绣花工夫扎实推进镇区综合改造,打造镇容镇貌升级版,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初,喜讯传来,凤凰镇获得“广东省卫生镇”荣誉称号,是全市唯一入选的乡镇。

  在距离凤凰镇区约62公里处的登塘镇栖凤村,干净整洁、诗情画意的乡村景色同样让人陶醉。依山傍水,一排排新建楼房错落有致;栖凤溪边,一片片花卉苗木绿意葱茏。难以想象,在乡村环境整治之前,这是个“脏乱差”的小村庄。据介绍,栖凤村从穿村而过的栖凤溪入手,拆除两岸杂乱无章的搭建物,打造亲水步道。“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栖凤村党员干部带头拆除,村民们也积极响应、自清自拆,整治工作势如破竹。村里还规划建设文体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公厕等一批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有村民感叹地说:“今天的栖凤村是真正有凤来仪!”

  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和放大生态优势,潮安区聚力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投入资金22138万元,100%行政村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工作。建成潮州市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村级卫生保洁100%全覆盖。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6座污水处理厂及121公里主管网投入使用,762个自然村完成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8%,新改建农村公厕378座。扎实开展“五清”行动,清理河道水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清理水面漂浮物约30万吨,清理427条河道、约450公里底泥污杂物,清理河湖障碍物、违章建筑物等面积约20万平方米。

  答好脱贫攻坚考卷 老乡日子富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归湖镇铺头村打造佛手果种植基地,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促进贫困户增收,诠释新时期铺头村“打铁”精神;文祠镇赤水村“活化”百亩橄榄产业园,巧借“万企帮万村”的消费扶贫东风,引进龙头企业驻村开办橄榄酒厂,让橄榄树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区实现脱贫贫困户7583户17387人,贫困户100%达到“八有”脱贫达标要求;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迈上新台阶,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潮安区紧盯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不折不扣落实低保五保、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保障政策。其中,不折不扣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74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部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折不扣落实教育扶贫政策,2018-2019年度应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514人生活费补助政策100%落实到位。不折不扣落实医疗扶贫政策,2019年累计落实医疗救助20349人次、753.777万元。

  脱贫攻坚如何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潮安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推动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就业扶贫等“四项扶贫工程”落实到位。

  ——充分发挥党建在扶贫中的引领作用。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办好镇、村“书记论坛”,组织全区418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佛山开展集中轮训,提升“头雁”队伍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综合能力。

  ——电商消费扶贫,助力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充分利用“互联网+”广阔空间和市场,鼓励和引导专业电商营运企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推销力度。其中,登塘镇电商基地注册“白水粿条”商标,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各个省份,白水粿条产业年创值达116.6万元,实现粿条变“金条”;归湖镇建设电商扶贫基地,设立产业扶贫电商专卖店和农产品收购站,同北区山区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建立联结机制,专营潮安山区特色农产品,促进了北部山区凤凰茶、蜂蜜、橄榄、杨梅、枇杷等名优特色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1500户农户致富增收。

  ——农旅结合发展,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新空间。结合贫困地区自然生态人文特色,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旅游扶贫与消费扶贫高度融合。其中,归湖镇狮峰村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民宿客栈、潮州美食店,扮靓白鹭湖景区,使狮峰村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村。文祠镇赤水村等村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线路,建设乡间民宿客栈,打造了一批适合休闲旅游的设施,举办美食节、钓鱼比赛等活动,实现旅游扶贫与消费扶贫全面发展。

  ——就业扶贫工程,托起贫困群众致富梦。全区设立扶贫车间43家、扶贫工作坊16家、就业安置基地2家,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12名,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330个;针对性开展“潮州菜师傅”和“乡村工匠”等专项培训,提升贫困劳力就业技能;继续实施创业就业“以奖代补”政策,2019年共奖补贫困劳动力1367户1770人,落实奖补资金309.579万元。

  鱼米水乡,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振兴,正奏响嘹亮的旋律。潮安,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六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兴农惠农工程”精准发力,围绕“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实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的目标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强基础,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潮安样板”的新篇章。

  做好顶层设计 打造“潮安样板”

  ——潮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邢杰平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更是潮安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潮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邢杰平认为,要实现潮安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两个工程”“三个一”“五个化”——即要抓牢“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围绕强化一套兴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一系列兴农惠农产业项目、破解一些影响兴农惠农的障碍瓶颈,坚持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效益化之路,从而推动潮安区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农民致富,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潮安样板”。

  “菜篮子”“米袋子”一直以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民生工程,也是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邢杰平介绍说,潮安区大力实施“米袋子”工程,扶持农业种养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确保种植面积,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和基础设施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同时培植一批农业种植大户、农业种植公司,通过政策、项目倾斜来调动其种养积极性。在“菜篮子”工程方面,则抓好江东万亩蔬菜基地、北部万亩淡水养殖示范区、文祠大棚蔬菜基地、生猪养殖场等,加强仓储、冷链、配送等设施建设,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做好顶层设计。”邢杰平认为,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潮安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潮安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省、市、区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在2020年全区建设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园兴农、以园强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项目,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强村,计划今年申报文祠镇为橄榄生产特色镇,申报增加20个专业村。

  邢杰平说,与此同时,推动一系列兴农惠农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文祠生态旅游度假特色小镇”“凤凰茶旅特色小镇”等,促进农村居民开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兴农惠农工程,以此为抓手推动村发展。

  邢杰平还认为:“必须有效破解小农思想、土地问题等影响兴农惠农的障碍瓶颈,引导群众树立和拓展大农业视野、强农业思维。”他说,其中面对部分土地抛荒的情况,可以引导采用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对破坏农田水利设施、耕地资源浪费的,将严格属地责任追究;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发展主力军作用,按政策适当奖补,让他们在潮安的田间地头活跃起来。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