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潮州市委员会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2号提案答复的函
关于政协潮州市委员会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2号提案答复的函
高锦沛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挖掘与整合潮州文化脉络,建设世界潮文化大观园》的提案收悉,感谢高锦沛等委员们心系潮州的文化事业,为潮州文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我局接到办理任务后高度重视,牵头会同市文联、市社科联等部门研究办理意见,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我们认真采纳并在工作中加以推进。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挖掘与整合潮州文化的主要措施
(一)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共建文化大观园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推动各类文化馆站的提档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制建设,整合各类博物馆、收藏馆、民俗馆、图书馆资源,共建文化大观园。全市现有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各1个,市文化馆、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县(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3个,县(区)文化馆均为国家二级馆;镇级综合文化站共4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17个。整合潮州美术馆公共空间,利用潮州美术馆二三层橱窗,集中展示我市民间工艺精品,每年重点推介一批潮州优秀民间工艺名家与艺术精
品,彰显潮州作为“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与“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的魅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全市纳入“博物馆之城”体系的各类展馆已达70家,涵盖展览馆、非遗馆、古建筑类、名人故居等,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窗口作用,在馆内举办各种非遗文化讲座、展演等活动,全面盘活文物资源。建设非遗展示馆。依托潮州市丰富的非遗文化和工艺美术资源,在牌坊街打造20多个非遗展示馆,涵盖1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创建潮州木雕、潮绣、潮州手拉朱泥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基地,打造了康惠芳等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申报省级工作站,拥有国家级工作站1个、省级工作站1个、国家级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创建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连续四年开展评定活动,目前我市共有23家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充分体现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文旅融合和谐发展。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工程。对廖厝祠、铁巷陈宅、辜厝巷林宅等古宅进行修复,在恢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开发文化观光功能,打造文化教育新窗口。比如,修缮后的双忠庙和真武宫作为文化活动场所使用。鼓励修缮后的名人古宅、家祠等活化利用为景点或茶馆、民宿客栈等,成为展示潮州文化的重要平台。比如,利用古民居修缮而成的载阳茶馆,设立了百姓舞台,定期举办潮剧、潮乐等非遗展演。转化应用文化研究成果建成“潮人家训馆”。集中展出最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各个姓氏、各个年代的优秀家训家规,展示家文化、名人文化、侨批文化。推出了《潮人家风家训荟萃》一书和纪录片《潮人家风家训传承》,社会效益显著。建设“岭南书院——潮州市金山书院”,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公益讲座等。
(二)挖掘潮州文化精神内核,打造潮文化高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潮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更加乘势而上推进潮州文化的宣传和研究。聚焦中华文化重要支脉的丰富内涵等课题,加强潮州文化基础性研究阐释,利用社科普及、科研平台积极推动潮州文化宣传。编辑出版地方文化读物,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潮州文化课题研究,举办潮州文化系列普及活动,利用期刊、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潮州文化。充分利用社科普及和科研平台落实宣传研究工作,凝聚省内外社科专家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已建立一个省级智库“潮州文化研究基地”,举办一场大型的“潮州文化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场),设立在全省范围内一批“潮州文化”省级特别委托课题(共11个课题),整理编辑出版了9本(套)潮州文化书籍,其中“非遗”书籍6本(套)。编辑出版文化读物。持续推出系列《潮州文化丛书》;编写出版《图说潮州文化》社科普及书籍;着手编纂出版了《潮州民间工艺名家艺匠集录》《潮州老文艺家访谈实录(第一辑)》,呈现艺术经典与艺术经验,为艺术留档;着手整理编辑《潮州歌册》,入编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整理编辑《潮州铁枝木偶》,入编《广东省稀有剧种剧本作品选》;启动《潮州市文学艺术志》编纂工程,延续地方历史文脉;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省级内部出版物《潮州文化研究》至今已出版65期,连同“潮人潮文”微信公众号,成为我市专门发布潮州文化知识信息的重要平台。出台《潮州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为全省首部区域协同立法硕果,开创地市间文化领域协同立法先河。制定《潮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潮州市工艺美术保护与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图典编制,正起草非遗图典文字资料。推动非遗数据库建设,正研究完善非遗数据库小程序设计版面。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研究。聘请一支包括陈平原、林伦伦、曾楚楠等名家在内、涵盖各专业的逾百人特约研究员队伍,推动潮州文化的广泛传播幅射。建立潮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公布文物考古类专家18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专家30人,博物馆类专家15人。多次召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就非遗项目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进行座谈交流。举办潮州文化普及活动。发挥论坛、讲座研究文化、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作用,举办首届潮州文化论坛,举办多场“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策划以“潮州传统工艺”“潮州文化传承““潮州音乐”“潮剧”为主题的潮州文化沙龙,邀请我市知名专家学者,开展潮州文艺专题研讨;创新举办潮州文化大学堂,邀请专家学者和非遗传承人对潮州非遗门类和文化典籍进行讲解,系统展示潮州工艺美术之美、地域风情之美、人文精神之美,打造潮州文化研究与传播有机结合的文化品牌。推动潮州方言文化研究,策划举办“潮州方言歌原创作品征集”,开展咏叹潮州原创方言歌曲创作活动;传承和弘扬潮州音乐,举办“潮州音乐作品展演”。推进红色文化研究,举办“潮州映日红—潮州市红色文化题材文学、美术主题创作活动”,梳理潮州红色文化史迹100题,拟定出“红色曙光、星火撩原、抗日烽火、浴血战斗、革命丰碑、人物造像”等6大板块,通过组织实地采风,创作改稿会,精心修改打磨,举办展览,并编印出版文学、美术作品集,成为潮州地方红色文化题材创作“姐妹篇”。精心打造文化精品。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一月一主题”、“百姓讲堂”“文化古城·乐享名街”牌坊街文化活动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组织重大题材创作,创作出更多彰显潮州文化魅力、体现潮人精神品格的文艺精品。聚焦非遗文化,创作新编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融合展示潮剧和潮州纸影(铁枝木偶)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聚焦潮州红色文化,推出红色长篇小说《惊潮》、纪录片《“人民英雄”麦贤得》、新编现代潮剧《茂芝星火》等文艺精品。创新推动文化传播。加强与中央、省主要媒体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报台网端屏”各种渠道、各类平台,推出《习近平讲述的故事》潮州专题等一批精品,制作潮州城市形象宣传画册和潮州工艺美术宣传片、纪录片,全过程阐发、传播潮州文化精髓内容和丰富内涵。采用VR、AR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逐步打造“潮州文化网上展馆”,建设永不落幕的潮州文化“云展馆”。联合广州市委宣传部举办“广州·潮州非遗精品展”,组织潮州非遗精品亮相广州塔。办好潮州工夫茶迪拜世博会、深圳文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
(三)推动古城保育活化,打造潮州文化旅游核
潮州古城是潮州旅游名片的代表之一,是潮州文化遗产的核心承载地,集潮州文化之大成。近两年来,潮州市深入实施古城提升计划,全力推动古城修复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活化、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世界潮人精神家园和潮文化体验目的地。推进古城整体提升。成立潮州古城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讨论决策古城发展的重大事项;设立潮州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升格组建副处级潮州市古城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成立潮州市粤东考古中心;注资20亿元组建“潮州府城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盘活古城资源。出台《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24条具体措施,列出第一批26个重点项目,以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牵引,推动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美食之都创建。潮州古城被省唯一推荐至文旅部参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古城活化保护。坚持“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打造文旅地标,加快推进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启动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项目,打造潮州旧府衙—百花台片区,突显“潮州府”特殊地位。依托“百家修百厝(祠)”,已完成李厝祠、双忠庙、真武宫、下东平黄宅、黄尚书府、卓府、瀛洲楼等一批文物历史建筑的修缮,推动街巷“微更新”,投资2亿多元完成环城西路、环城南路2.6公里道路环境提升,以“绣花功夫”对东平路、昌黎路、文星路等66条巷道进行微改造,古城区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推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去年以来,新增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项省级非遗项目,潮州非遗项目国家级增至17项,省级增至47项。推进“文物+非遗”。在广济桥、许驸马府、外江梨园公所等文物点开发茶艺、潮绣、手拉朱泥壶、麦秆画等非遗展演。推进“文物+科技”,在涵碧楼运用VR和AR等高科技模拟南昌起义军主力挺进潮汕等历史场景,讲“活”潮州红色故事;在广济桥上演“凤城之光”灯光秀,用高科技的光影艺术为古老广济桥注入时尚之光。推进“文物+旅游”。串联广济桥、许驸马府、开元寺等文物点,打造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整合国保许驸马府、市保李厝祠,打造古城北片3A文物旅游景区。
二、进一步挖掘与整合潮州文化的思路
建设世界潮文化大观园,对于发挥潮州文化优势,擦亮潮州文化品牌,增强海内外潮人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建设世界潮文化大观园是一个宏大工程,需要足够的人、财、物投入和学术储备,并非一年半载就能突破。为此,我们将深入开展潮
州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以现代文艺形式传承文化根脉,推进潮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潮州文化的创造力、竞争力和传播力,争取建成潮州特有的“潮人文化大观园”。
一是进一步整合各类文化展示馆,共建潮州文化大观园,系统完整地展示潮州文化。继续大力推进“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充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建成集中反映我市民俗文化、古建筑艺术、红色文化的各类型“博物馆之城”系列馆。持续推进“百家修百厝(祠)”工作,稳步推进廖厝祠、铁巷陈宅、辜厝巷林宅修缮。通过政府主导,各部门联合,整合各类博物馆、收藏馆、民俗馆、图书馆,共建潮州文化大观园,建设主题区域,分设展览馆,分工展示潮州方言、潮州农艺、潮州工艺、潮州习俗、潮州礼俗、潮州历史沿革和潮人播迁线路,潮州名胜、潮州名人、华侨文化、红色文化、革命史迹、廉政文化及潮州非遗等内容,弘扬潮州文化。
二是进一步联合韩山师范学院,共建“潮州文化研究传播学院”。利用潮州师范学校的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借力韩山师院作为高教院校的平台,共建“潮州文化研究传播学院”。设立潮州方言、潮州非遗、潮州民俗、潮州名人文化、潮州华侨文化与侨乡文化、潮州海上丝绸之路、红色文化等研究专业,培养青年文化人才。
三是进一步加强潮州文化研究专家库建设,推动潮州历史文化底蕴研究。邀请在潮州文化研究方面有卓越成果、造诣深湛的专家、学者参加,建设潮州文化研究专家库。分设文物考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及语言、民俗、地情研究类、华侨文化及侨乡文化研究类、韩愈研究及名人文化研究类等若干个专项专家组,组织课题研究和项目攻关,展示研究成果,彰显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人文底蕴。
四是进一步推进潮州古城保育活化,打造世界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实施非遗整体性保护工作,力争潮州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区成功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力实施古城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启动潮州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镇海楼、廖厝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等文化地标工程建设,加强古城保护修缮,加大非遗传承保护,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们对潮州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
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