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我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中央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有力有为、后发赶超”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抢抓省振兴粤东西北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一中心三片区”建设,扎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一)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经济稳步提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积极应对“海马”等灾害天气影响,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稳定农业生产。预计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1.67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0.41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28.26万吨。预计全市肉牛出栏量7729头,生猪出栏量63.89万头,三鸟出栏量1435.31万只。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4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产总额预计达57.5亿元,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49.75亿元,带动农户8.57万户,户均增收1862元。启动生态茶园建设,16家企业已通过生态茶园认定,面积达到8662亩,超额完成6000亩的年度目标。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逐步推进。全市48个镇场“三资”管理交易平台全面建立,清理核实和数据录入工作全部完成。潮安区、饶平县和湘桥区各完成一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实现建制县(区)全覆盖。凤凰、三饶、庵埠、浮滨等4个镇获得“广东省名镇”称号,36个村获得“广东省名村”称号。
(二)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发展环境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潮州市推进“双创”生态系统建设(2016—2018年)实施意见》,技术创新、应用、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共有14家企业通过省高新技术企业专家组评审,提前完成省下达任务。2个“扬帆计划”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数量名列粤东西北地区首位。7个专业镇上榜《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上榜数居粤东首位,其中汫州镇海水养殖、水产加工进入农业类四强。预计全年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76%。产业园区实现扩能增效。中山对口帮扶取得新成效,凤泉湖高新区建设进展顺利,先后有71项目落户,至11月底已有中潮通用厂房等28个项目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8个项目投产,工业厂房建设超过77.4万平方米,创造了“凤泉湖速度”,在省产业园考评中获评“优秀”。市开发区1-11月累计实现投资26.2亿元,同比增长118.4%。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技改投资动态项目储备库,全力推进列入省、市、县(区)三级督导的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建设,有效促进产业综合竞争力和企业发展效益“双提升”。1-11月,全市工业投资160.1亿元,增长19.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7.8亿元,增长6.4%;工业销售产值1231.8亿元,增长5.4%。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全面启动“四梁八柱”工程,积极开展“民营企业服务季”活动,组建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1-11月,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43.1亿元,增长9.4%,比全市规模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投资实现较快增长。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81亿元,同比增长16.2%,排名居全省第6位,预计全年增长20%。“八网+产业”项目全面铺开。以“八网+产业”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补齐我市基础设施短板,每季度动工一批“八网+产业”项目,全年共计动工项目99个,计划总投资394.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57亿元,1-12月累计完成投资86.6亿元,占年度投资73.02%。重点项目掀起建设高潮。创新重点项目管理手段,打造全市重点项目可视化监管平台,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1-12月,全市78个年度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3.8亿元,加上“八网+产业”项目(剔除重复项目32个,投资48亿元)共完成投资162.4亿元,投资额为历年最高,约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四成。投资结构继续优化。1-11月,第一产业投资实现高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178.5%。第二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完成投资160.6亿元,同比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平稳增长,累计完成投资205.9亿元,同比增长9.4%。金融对投资支撑力度不断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先后上报47个项目,总投资240亿元,融资额117.6亿元;其中,21个项目已通过贷审会,融资额51.7亿元。列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扶持项目5项,项目扶持金额达7.41亿元,为新一年乃至“十三五”时期发展夯实基础。
(四)市场消费保持平稳,旅游业发展壮大。消费市场平稳。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3亿元,增长11.6%,预计全年增长12%左右。1-11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98.9亿元,增长13.1%;城乡消费同步增长,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1.9亿元和90.5亿元,均增长11.6%。价格水平低位运行。全面落实降成本各项政策措施,开展清费减负工作,放开、免征、取消一批收费项目。1-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4%,预计全年上涨1.6%左右,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积极谋划申办第20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整合潮州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优势,拓展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发展竞争力。全面实施旅游网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项目建设,完善星级酒店、旅游厕所等一批旅游设施配套,签订《闽粤赣十三市区域旅游市场推广合作框架协议》。1-11月,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97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3.1亿元,分别增长28%和28.1%。
(五)出口贸易艰难前行,对外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应对外经贸大环境困难形势。制订实施《潮州市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全力支持广东工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公司及出口大户做大做强。1-11月,全市进出口总值27.4亿美元,增长2.3%(按人民币计价,下同),增幅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9亿美元,增长1.5%,实现扭负为正。企业开拓市场成效初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加博会和“第五届中国品牌商品非洲展”等经贸活动,引导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东盟、大洋洲等新兴市场。1-11月,我市对东盟和澳大利亚出口分别增长13.1%和11.6%;对韩国和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5.3%和10.9%。区域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引导企业抓住东盟零关税的有利契机,扩大我市优势产品出口和资源性产品进口。1-11月,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有贸易往来的56个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13.97亿美元,其中出口12.16亿美元。
(六)财政税收增速放缓,金融业加快发展。财税收入增速趋缓。1-11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7亿元,增长0.7%,预计全年收入46.2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26.17亿元,下降2%;非税收入11.6亿元,增长0.4%。国税国内税收收入46.8亿元,增长3.8%;地税税收总收入30.5亿元,可比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8亿元,增长6.5%。金融拓展步伐加快。组建市级“1+8+2”多层次投融资平台,整合广东韩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资产总额和净资产规模均超100亿元的市级大型资本运作平台,扎实推进去杠杆各项工作。至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94.3亿元,增长11%;本外币贷款余额348.1亿元,下降5.7%;存贷比为29.2%,较上半年下降2.9个百分点。企业上市融资有新突破。截至12月末,我市有上市企业7家,新增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8家,合计达到9家;新增在各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8家,合计达到36家。
(七)“一中心三片区”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征程。“首善之区”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城市东拓战略全面推进,韩东新城20个重点项目动工建设,预计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9.24亿元,其中凤凰塔滨江公园、韩山书院等5个项目已竣工开放,潮州东大道及两侧土地征收工作基本完成,已征收土地6223.03亩。潮安片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积极参与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全面推进高铁新城开发建设。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园区已拍出土地42宗、面积2497.67亩,莱芙家纺、普洛斯物流园等项目正加紧建设。梅汕客运专线、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联络线、潮汕站扩容工程、潮汕站动车运用所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粤东综合交通枢纽中心雏形显现。饶平片区加快振兴发展。充分利用跨省合作与苏区振兴的政策优势,制订实施《闽粤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实施方案(潮州)》,合作区被评为2016年粤东西北地区招商引资示范平台,共引进企业投资项目31项,计划总投资达448.9亿元,其中已形成实质性投资项目16项。与福建省厦门市合作开发的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大型运输船顺利实现进港靠泊,具备试投产能力。北部片区引领全市绿色发展。加快编制《潮州市绿色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六个专项规划,制订示范区内各镇(场)“三化”建设考评体系,“一镇一特”发展态势基本呈现。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67万公顷,森林蓄积量602.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91%。城镇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实现新提高,顺利通过省2015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考核结果为良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迈上新征程。抢抓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深入解读政策热点,立足潮州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突出“一中心三片区”发展布局,以产城融合为方向,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八)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创强”“争先”。顺利获授“广东省教育强市”称号,成为粤东首个教育强市,在此基础上启动推进争创“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尊师重学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完善覆盖各类各学段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帮扶体系,全市共有4万多名学生受资助,投入资金超过3200万元。卫生计生改革扎实推进。出台了《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开通了“潮州市智慧医疗平台”,统一预约挂号并实现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全部接入;市中心医院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全市首家三甲医院。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预计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82‰。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至11月底,全市参加职工养老、职工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45.88万人和32.6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33.0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420元;职工医保年度支付限额提高到35万元,大病保险年度支付限额由38万元提高到60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3.11元,调整后达月人均1753.08元;提前兑现市委、市政府年初关于办好社保实事的民生承诺。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广东新功电器有限公司获批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至此我市有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共计10个博士后工作平台,平台所在地覆盖全市各县区,科研项目涵盖食品、陶瓷等我市主导产业以及医疗卫生等民生保障领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至11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85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703人,促进创业1228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3%、92.6%和102.3%,城镇登记失业率2.43%,全市就业呈稳定态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7%,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同时,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基本建成681套,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其它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粮食保障、安全应急、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市经受住了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挑战,有效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深入,影响和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樊篱亟待打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入爬坡越坎阶段,传统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新兴产业培育仍需时日,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三是财税收入增幅放缓,民生支出标准逐年提高,收支平衡压力增大。四是受外部需求疲软和企业生产成本高企、利润空间缩小等多重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仍不乐观。五是教育卫生等涉及老百姓切实利益的民生领域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这些问题,都亟待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意见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落实“凤凰腾飞”美好蓝图的关键之年,根据市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十三五”规划目标,建议2017年我市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9.2%、第三产业增长9.5%;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0.78%;
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8.5%;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4%,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以内;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3.5%;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为加快全市经济振兴发展,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必须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十四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协同推进“百团大战”重点工作,抓“四梁八柱”强核心,抓“四面八方”促协调,抓“四通八达”补短板,抓“四平八稳”稳基础,开启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化改革攻坚,全力推动潮州跨越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突出抓好补短板工作的同时,坚定不移去产能,加大力度处置“僵尸企业”和不良资产。多措并举去库存,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三旧改造以及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促进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坚守底线去杠杆,加快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完善市、县和基层防范与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体系,切实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突出实效降成本,切实落实国家和省降成本工作部署,以政策措施的落实助力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以国家第三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新起点,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重点打造韩东新城-凤泉湖高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增强城镇发展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拓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通道;彰显潮文化特色与生态风貌,打造潮人精神家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巩固深化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全力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推动建立覆盖市、县的事项和标准管理体系。重点精简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探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完善网上服务大厅,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二)强化“四梁八柱”,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四梁八柱”工程。贯彻《潮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措施》,积极实施《潮州市工业企业小升规三年行动计划》,打造50家以上根植于本土的“四梁八柱”骨干企业和一批“四上”企业。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利用好互联网和信息手段,推动“瓷都潮州网上行”,捆绑特色产业和潮州品牌,做大做强陶瓷、婚纱晚礼服等支柱产业。落实外贸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传统优势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巩固提高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建设新兴产业强市。坚持突出主导产业,引进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拉动型、效益型、辐射带动型项目,延长产业链,重点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形成新兴产业集群。推广“凤泉湖模式”,培育发展凤泉湖“互联网+制造”小镇,加快凤泉湖高新区-铁铺镇“镇园合一”步伐,力争实现40家以上企业竣工投产,打造发展新增长极。加快重大平台开发建设。继续推进东大道征地及两侧土地开发,启动砚峰路工程,动工建设韩江新城半岛广场,推动千禧、庆发、达烽源等产业项目和华都特色产业国际博览城、潮商城等商业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推动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加快高铁新城起步区和梅林湖起步区开发,推动东山湖现代产业园入园企业动工建设。充分发挥苏区老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加快闽粤经济合作区各启动区开发建设,推进潮州港扩建货运码头工程、公用航道一期工程、亚太燃油公共码头、引韩济饶供水工程、闽粤经济合作区LNG储备站等项目建设,继续抓好临港产业项目引进培育工作,做大港口经济。
(三)统筹“四面八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100项省级面上项目和市级科技项目,全面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技术进步,促进潮州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力度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确保全市高企存量总数达到60家以上;加快全市孵化器建设步伐,新组建3家市级孵化器,力争1家以上认定为省级孵化器;推进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2017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指数力争达到1.7;着力建设5个以上的创新发展示范专业镇,支持华农(潮州)食品研究院申报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开放型经济。着力扩大海丝、闽粤、中潮三大合作,切实改善政务环境,强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潮州市民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引导民间资本抱团发展;继续探索推进PPP模式引入途径,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能产生效益的项目上来,形成双赢局面。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区九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具有潮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和镇村复兴工程,规划建设中国工艺美术城,打造国内重要的对外文化及潮文化交流中心。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推动尊师重学,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创建区域教育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卫生强市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就业能力,全年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提高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2个百分点,提高支付限额(不含大病保险)到30万元,提高门诊特定病种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待遇单次限额、年度累计限额50%,分别达到30元和150元。
(四)推进“四通八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突出项目带动作用。坚持“项目为王、动工为先”理念,围绕基础设施短板,结合“八网+产业”计划实施,加强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上报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国家和省专项建设基金、政策性贷款支持,强化项目建设支撑,全力补齐发展短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重点项目可视化监管平台,创新重大项目监管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启动北溪大桥、凤凰大桥、凤城文化广场、宋窑大遗址广场等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全年计划实施市重点项目92项,年度投资164.6亿元。打开“八网+产业”新局面。继续推进2016年度开工的99个“八网+产业”项目建设,谋划实施2017年“八网+产业”项目,破解制约项目投资瓶颈问题,营造良好投资建设环境。重点抓好交通强市项目,加快宁莞高速、大潮高速、梅汕客运专线、广梅汕增建二线及厦深联络线潮州段、潮州东大道等项目建设,力争潮州大桥、如意大桥、绿榕西路、外环西路、中山大道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潮汕站扩容工程、潮汕环线、饶平沿海快速公路、护堤路潮安段,推进粤东城际轨道交通、疏港铁路前期工作。
(五)共建“四平八稳”,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做强凤凰茶、深海网箱养殖等特色农业。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粤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基础治理和底层保障。全面实施镇村综合帮扶治理工程,总结推广钱东镇等5个镇村综合帮扶治理试点经验,继续推进基层“五项整治”和“三项帮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继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施工工地和泥头车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从源头控制大气污染新增量;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和整治韩江、黄冈河,改善枫江水质,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继续推进垃圾清理整治,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和城乡垃圾收运处理系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6座污水处理厂、180.7公里污水管网和349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潮州市绿色发展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六个专项规划,加快赤凤镇、文祠镇和新丰镇生态示范镇创建工作;严格控制茶田过度开发,推进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扎实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完善“平安潮州”系统,构建立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处理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物价调控、粮食保障、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各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继续推进双拥模范城市创建活动,构建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全面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检查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完善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有力有为,勇于担当,奋起赶超,推动“凤凰腾飞”美好蓝图实现!
本报告于2017年1月13日经潮州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