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饶平县大埕镇上东村:“名贤故里”焕新彩
“欲知京中事,须问东里人。”古时民间流传的这句话,与饶平县大埕镇上东村息息相关。这是一个有名的“进士村”,从宋代到清代有史记载的进士10人,举人36人,在朝为官56人,素有“名贤故里”之称。
如今,上东村正焕发出新的光彩。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海、田、湾等自然资源,上东村以广东省选树“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不断提升和美乡村成色,以“红色力量”推动“绿色发展”,赋能“蓝色经济”,厚植“金色乡风”,努力打造成为闽粤交界的精品示范村。
红色引领
“党建网格”实现精细治理
踏入上东村,村道宽阔平整,路面整洁干净,房屋井然有序,处处彰显人居环境治理带来的可喜变化,一幅生态宜居、其乐融融的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去年,我们一共组织开展16次大型清理整治行动,动员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干净有序的生活环境。”上东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卫东介绍。
近年来,上东村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到乡村治理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创新治理方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上东村还通过完善“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的三级党建网格,设立治安维稳、设施维护、文明宣传等8个无职党员岗位,逐步形成“干部表率,党员先行,群众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而建立起便捷高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这些努力使上东村逐渐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典范,“潮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获得也变得顺理成章。
绿色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惠民利民
“我每天都会带小孩来到上东公园散步,晒太阳,这让我感到很舒适。”村民陈女士十分欣喜地说,村内还配有幼儿园、小学各1所,为适龄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上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随处可见。随着后池仔、上东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公园驿站、车站景观点、道路硬底化、绿化、排水排污工程等设施建设陆续完成,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提高。
目前,上东村内主巷道硬底化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100%纳入县城自来水供水系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施环境卫生保洁承包责任制,由专人在村内道路进行常态化巡查。这些变化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我们村内4个公共厕所都有专人管理,农户改厕率100%。”村民陈先生向笔者说道,多年前公共厕所臭气熏天,现在变得干净整洁,异味也消失了,离美丽乡村目标更近了。
与此同时,上东村9个池塘的清理整治工作已经完成,并制定了保洁管理制度,确保池塘得到长期管护和保洁。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村庄整体环境质量,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蓝色赋能
鲍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在大埕镇的支持下,上东村积极推进垦造水田项目,已顺利完成415多亩垦造水田种植任务。同时,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撂荒地整治,整合村内土地,引导种植大户进行蔬菜大棚种植,发展西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帮助村民提高收入。
然而,上东村耕地资源十分有限。由于国家拟在上东村内征地1.7万多亩,届时村内剩余可耕作农业用地将不足600亩,人多地少的现实问题难以避免。
“地少了,就要向海而兴。”高卫东介绍,上东村将充分发挥滨海优势,大力发展近海和滩涂养殖产业,夯实水产养殖根基。目前上东村鲍鱼育苗养殖规模约1006亩,养殖单元27162个,年育苗量约9.5亿粒,年总产值约1.71亿元。
据了解,位于上东村、东湾林场范围内约960亩鲍鱼养殖区将纳入大埕镇“一镇一业”项目库中。大埕镇正在规划建设鲍鱼产业园,涵盖以鲍鱼培苗为主的生态养殖区和鲍鱼培苗产学研基地等。同时,大埕镇争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技术支持,加强科研帮扶力度,提高鲍鱼苗的生产力,从而带动周边群众就业。
除了推动鲍鱼产业的发展,上东村还计划发展旅游业。上东村南濒南海,其南部大埕湾沙滩平缓,沙质柔软,是一个天然的海滨浴场,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我们将完善大埕湾防风林带的基础设施,同时将其打造成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景点。”上东村党委书记陈丽华介绍,通过建立完善的旅游圈,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乡风文明
悉心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而厚植文明乡风,也成为上东村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上东村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对现有的祠堂、古迹和文物进行了全面排查,致力于活化保护,并将其作为传承民俗文化的载体。目前,上东村内有8座百年以上的祠堂和2座古庙,均保存良好。
在乡村发展中,上东村乡贤张贡天捐资兴建的贡天职业技术学校、大埕鸿程中学教学楼、上东贡天小学、大埕医院等,已成为教化村民的具象载体。
此外,上东村还制定《上东村村民公约》,健全村民理事会、乡贤咨询委员会、禁毒禁赌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社团组织,在培养乡风、改善风俗、协助乡村有效治理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