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智汇”文化沙龙|佃介眉书画艺术成就与潮州文化

2022-06-17 16:09
发布单位:
【浏览字体:

为深入发掘潮州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近日,在《佃介眉书法集》出版之际,“潮智汇”潮州文化沙龙第31期《佃介眉书画艺术成就与潮州文化》在潮州市美术馆开讲。参加活动的嘉宾围绕佃介眉先生的家学渊源、创作道路、艺术成就、艺术精神的典范意义及其研究的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助力潮州文化强市建设。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联承办,市书法家协会、潮州佃介眉研究会协办。

佃锐东(佃介眉先生长孙、潮州佃介眉研究会会长):

佃介眉是少见的诗书画印兼擅艺术家

潮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贤辈出,佃介眉先生(1887年一1969年)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佃公精通诗、文、书、画、印,书法方面篆、隶、草、行、楷各体皆擅,是近现代潮州文坛一位难得的通才,是潮州历史上一位少见的艺术大家,《佃介眉书法集》就是一件很好的明证。

《佃介眉书法集》的第一件精品,是佃介眉先生16周岁时,为友人收藏的清代名家铁保书法精品的题辞——篆书“墨宝”两字。一位十六七岁青年,尚是城南小学堂的学子,便有如此书法功力及社会地位,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与佃公的学养及家庭渊源不无关系。佃介眉先生为佃家二房朴葊公所生,由于长房月汀公没有子嗣,佃介眉先生过继长房,一人侍奉两房长辈。月汀公是潮州府城的一位名贤,学识渊博,终生不仕不经商,以传统文化及书画艺术自娱。他视佃介眉先生为己出,倾心严格督导,循循善诱勉学,终使佃介眉先生成才。佃介眉先生自四、五岁得家学启蒙,至15岁入学城南小学堂前的这十多年,接受的全是家庭的良好教育。他在家中学习传统文化,掌握了丰富的诗文、书画、古文字、篆刻的知识和技艺。随后,佃介眉先生进城南小学堂读了五年小学,又考进潮州中学堂(原省立金山书院)读了五年中学,掌握了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传统的经典文化和现代的科学文化丰富了佃介眉先生的知识领域,也造就了先生渊博的学识。

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佃介眉先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书法、国画、篆刻作品。饶宗颐教授述及佃介眉先生的书法作品时赞曰:“书学尤功深”;艺术史论学者楚默先生论及佃介眉先生的绘画作品时高度评价为“近代文人画的绝响”;有学者认为,佃介眉先生遗存的书画篆刻作品,是近代美术史的“遗珠”。为什么一辈子没有走出潮州城、固守家乡的文人艺术家佃介眉先生能有如此辉煌的艺术成就,这不能不归功于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学校的栽培、自身的颖悟和过人的学力,以及终生对传统文化的信赖、依靠和承继。

佃介眉先生用传统文化艺术讴歌社会和家乡。他的画册《潮州八景》《湖山八咏》《潮州好》,配诗描绘家乡的人文风貌;他的篆章《家在湖山之东》《家在韩江廿四桥》《金山佃氏》,是历朝历代所未见的,这也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近二十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先后出版“佃介眉艺术丛书”18册,集佃介眉先生诗文、书法、绘画、篆刻之大全,全面反映了佃介眉先生的艺术风貌,也为家乡潮州留下珍贵的文化史料。

王嘉(广东美术馆研究馆员、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佃介眉在绘画里寄寓丰富的生活内涵

佃介眉先生是一位全面发展的艺术家,诗、书、画、印、文,涉猎范围极广。他在绘画里寄寓了丰富的生活内涵,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人的精神生活。他的作品《岩松图》、《夏园清课册》、《指画梅石图》、《花若美女图》描绘了梅、兰、竹、菊、灵芝、蝴蝶兰等,尤其是松树和梅花,表达了传统文人气象高洁的精神追求。第二,现代文人的现实生活。他的作品跟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题跋和落款里可以看到浓郁的亲情、友情。第三,千家万户的普通生活。他的《五十年前手躁之作册》、《山水瓜果册》等,通过西瓜、鲤鱼、枇杷、螃蟹、葫芦等物象,生动地描绘了普通生活里的所见所遇。

佃介眉先生的绘画艺术价值,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用绘画艺术的方式,为家乡树碑立传。他的画笔下,生动地记录了与他息息相关的潮州人的生活。旧风景与新建筑、城市生活的变迁、思想观念的更新,通过他的画笔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美好生活。二是用画家的角度,观察和提炼生活。佃介眉的艺术历程,实质上也是传统文人的社会考察和社会调研的历程。其中包含着“文化人”对社会生活的觉悟与思考。忆旧、赏新、群聚、独处……无论哪一种情况,对美好的追求始终不变。三是借物咏怀,借物抒情,成为文人绘画的完整而典型的艺术史个案。四是对传统绘画技巧的继承与突破。佃介眉的绘画作品,喜用鹿角法,不喜全貌示人,笔法灵活多变,善于通过构图营造画面的审美效果。尤其是他的指画创作,来自传统,不拘泥于传统,运用自如,出神入化。在近百年的中国绘画史上,佃介眉可以说是这个技法的佼佼者。

佃介眉先生在绘画史上的意义是全方位的。首先,基于画家本人和家人的细心保护,诗、书、画、印、文,留下了完整的作品系列和相关文献,是十分珍贵的绘画史研究和文化研究的案例。其二,基于画家特定的生活经历,对佃介眉的个人研究,是对传统型文人画家研究的重要案例,也是潮州文化研究的重要案例。其三,佃介眉生活在20世纪新旧文化的过渡期和转型期,在这个连接点上,文人画家们如何汲古开新、怎样破旧立新,是一个时代的话题。佃介眉在这方面的尝试、思考和实践,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鲜活教材。其四,在文化史的领域里,对佃介眉及其同类型画家的研究,不仅是潮州文化史、广东文化史,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研究的亮点。

谢佳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佃介眉先生的书法艺术影响深远

佃介眉先生是一位多艺兼擅的艺术家,但真正确定其地位的应该是他的书画与篆刻。他是近现代潮汕艺坛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书法家,潮汕地区受其教泽者惠及数代。

佃介眉先生的时代是中国书法艺术史处于相对比较封闭、黯淡的时期。然而,佃介眉先生因家学渊源的缘故,家藏有大量的先秦资料。秦汉的篆隶瓦当、六朝的碑版、晋唐的精拓等珍贵资料,可以供他阅读研习。据所知资料,他少年时期便临摹毛公鼎、散氏盘、爨宝子、褒斜道等字帖,各种隶书更不在话下,故起点高,取法乎上,为其后来形成独具一格的“佃氏风格”奠定了基础。其成就究其原因,除勤奋外,与其本身学养、修为、人生阅历和眼界密切相关。佃介眉先生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对诗书画印、篆刻、经史皆为精通,这在现代艺术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其书法风格如其人:不激不厉,平静清闲,字里行间透出十足的文人气质和书卷气,故后人多评其字:介眉体、佃隶。

古人说历来文人有两种士:一为斗士;一为隐士。斗士者,为民请命,以生命为代价,去抗争、去反抗邪恶势力,维护社会正义,从而体现其社会影响力;一为隐士,遁迹于山林,寄情于诗书画意,不求闻达于天下。佃介眉先生乃属于后者。他居小城于一隅,足不出户,与世无争,隐于市井,以不变应万变。但佃介眉先生一生声名在外,于整个岭东地区艺术界乃至市井莫不知其大名者,可见其影响力之大。佃介眉先生非以书画印为营生手段,而是以此自娱自乐。由此也可见证潮人崇文、擅风雅的风气之盛。

佃介眉先生是地域之风的一个坐标、是标杆式的人物。他的诗文、书法、国画、篆刻历久弥新,既代表过去的审美,也代表未来的审美,我们可以就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这对今日的书坛而言更有启迪意义。

潮州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被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我相信潮州因为有了佃介眉先生,称之为“艺术之都”也是毫不为过。

林桢武(书画评论家、潮州日报副总编辑):

佃介眉研究的当代价值

佃介眉先生作为近代跨入新中国时期潮州的代表画家,他的书画成就突出,体现了一个时代区域性的书画创作高度。从目前能看到的他的诗书画印作品,放在当时全国的范围看,也是一流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个案。

佃介眉先生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他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传统文人的样子,他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都离不开传统文人的趣味,除了书画印创作,他也写诗,出版有诗集《亦是集》。尽管他的诗有的较为晦涩,这与他的爱好有关,他更多取法古风,比较古奥,有的与八大山人一样,带有禅意。佃介眉先生还是一位大收藏家,他这一代文化人整体的人文素养是比较高的。他虽然足不出潮州,但他接触了最好的文化,这种长期的文化熏陶造就了他。他身上集合了很多传统文化因素,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无论书画,还是诗文,对古人的东西都浸淫很深,他跟同时期的书画家也不同,他在取法上要高古得多。我几年前在《中华书画家》杂志写过评论他的文章,标题是《传统的守望者》,就强调了这一方面,他处在民国到新中国这样一个文化转型期,应该说他更多充当的是一个传承的角色,即使到了新中国时期,国内书画家主张融入新时代,纷纷追求变法的情况下,他也表现得很淡定,没有太多的激情去迎合时流,自甘寂寞,始终沉浸于自己的追求,坚守传统笔墨,体现了表达生命意趣的终极审美目的。正因为佃介眉先生这种明显有别于他人的艺术个性和方向,今天才有那么多的含金量值得我们去挖掘。

另外,今天对佃介眉的研究,也会增进我们对清末民国潮州书画界整体状态的了解。佃介眉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潮州书画文化圈十分活跃的时期,人才济济。他的《画人志略》记录了27位潮州书画家,作了相当到位的点评,其中既有前辈书画家陈琼、郑润、金元、符翕,也有与他过往甚密的蔡狂父、饶勋、戴贞素、郭餐雪、黄仲琴等等。这些同一时期的画家平时交往密切,多有笔会活动,形成非常重要的朋友圈。对这些画家的艺术特色及其相互影响作延伸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近代以来潮州书画的脉络走向,以及区域文化生态。

佃介眉的深入研究,对当前的书画创作还有很好的启发意义。佃介眉先生植根传统的文人画修养,在当今显得极其稀缺。他既是一位文人画家,也是一位学人画家。他给我们指引了一条书画创作的路径,缺乏传统文化精神和必要文化依托是很难出现大家的,更不用说大师。无论是书画,还是篆刻,佃介眉先生都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他的笔墨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简约、古雅的格调,可以说与同一时期书画名家相比毫不逊色。他的书法取法汉碑,传达出一种雅正之气,在淡泊和雄厚中达成统一,对今天的后学者很有指导价值。

赵松元(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韩山师范学院教授):

佃介眉的艺术成就生动诠释了 “正大气象”的审美内涵

我集中从两个方面谈一谈。

首先,我认为,佃介眉先生的艺术世界,最符合时代精神的是,特别契合当代书画艺术对“正大气象”的呼唤与建构。

近年来,书法界有识之士都在呼吁书法的“正大气象”。我觉得,“正大气象”的提出,不失为改变书画界不良习气的一剂良药。何谓“正大气象”?从书法艺术着眼,我曾对“正大气象”这一命题的审美内蕴作了一个基本的表述:“正大气象”是指书法艺术所具有的书脉正宗而高古、法度纯正而宏大、气韵生动而雅健的审美风格,及其所呈现出的清雅刚健、雄强深厚的精神气度与宽广的审美视域、高远的艺术境界。要形成这种“正大气象”,路径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从近现代艺术宗师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

佃介眉先生就是在岭南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拥有一个难以企及高度的典范。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高度”上:其一是他在书法与绘画上因为秉承书画正脉而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表现出来的中正典雅、清逸高古的艺术风貌而达到的审美高度;其二是他植根于诗词、古文而养成的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以及诗、文、赋、书、画、篆刻兼修并融贯一身而达到的人文艺术素养的高度;其三是他以淡泊名利,不染世尘,甘苦自适而养成的超功利、超世俗的高迈独立、卓尔不群的人格境界的高度。这三个高度正是当代书法界绘画界所特别缺乏、所必须追步的一种境界。概言之,佃介眉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力与人文素养,为当代书画家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值得当下书画家们学习;佃介眉先生清雅淡泊的卓越人格,为当代书画家树立了一个令人无比景仰的人格典范。佃介眉先生的书画艺术成就及其人格精神生动诠释了“正大气象”的审美内涵,这对于当代艺术建构“正大气象”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的意义。

第二,佃介眉先生是潮州的一张文化名片,对佃介眉先生艺术之道、人生之道的“守望与传承”,在历史文化名城潮州文化强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潮州市委市政府正着力打造文化强市建设的标杆,推动潮州的繁荣和发展。应该说,潮州文化强市的建设,是潮州整体发展的核心部分之一,文化艺术界人士更要有担当作为。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提出潮州书坛“百年四大家”的概念,即:佃介眉、詹安泰、陈其铨和饶宗颐,这四位是近百年来潮州涌现出来的书法艺术大师,是潮州文化也是岭南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值得系统性研究与宣传。除四大家之外,还有著名画家林墉、林丰俗,绘画天才庄华岳等。潮州从古至今,在各个领域还有许许多多杰出人物,堪称一座历史人文的宝库。名人名贤文化研究,应该是潮州文化研究与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度挖掘和展现潮州文化的人文底蕴,对于有效推进潮州的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