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找上门”到主动“打开门”——看潮州如何探路破局企业“用地难”
了解到企业用地诉求后,自然资源部门和潮安区主动上门对接,创辉食品仅用38天就完成用地审批;从意向落地到拿地开工,广东省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项目仅用88天……企业不愁没用地,“有数有税”就有地的生动实践正在潮州不断上演。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土地资源紧张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普遍难题。致力于打造“现代轻工业重镇”的潮州,这一问题也很明显——建设用地少、拿地申报难等问题长期困扰广大企业。
行向深水区,如何解难题?潮州大力开展“空间拓展”行动,创新实施“敞开申报”机制,从企业“找上门”到主动“打开门”,探索出一条破解企业用地难的新路径,为大抓工业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障优质企业发展有“地”放矢。
好企业、好项目就能拿地
广东省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项目位于潮安东山湖产业园区,用地130亩,项目总投资6.18亿元,预计年产值7.2亿元,年纳税约3200万元。
“88天,难以置信!”在去年的动工仪式上,佛山市潮州商会会长、广东省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忠感叹说,项目专班日夜奋战,研究出一套规范操作、无缝衔接的工作方式,以突破性的办事效率,推进项目的审批办理。
以往,类似项目从提交资料到落地开工通常需要约1年时间,而广东省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项目仅用88天便实现拿地开工。这一“潮州效率”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是创新实施“敞开申报”机制。潮州民营经济活跃、企业用地需求旺盛,而土地资源的紧缺,让大家对于建立更加高效、公平、透明的供地机制呼声很高。
为解决潮州市骨干工业企业用地难问题,树立企业合法用地正确导向,去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潮州市工业企业用地“敞开申报”工作机制(试行)》,核心导向就是把优质资源配置给“有数有税”企业。
潮州对企业的“厚爱”,不仅体现在顶层设计上,更彰显于全生命周期服务中。
如何提高企业办事便利性,变企业“跑腿”为政府“跑腿”,东山湖产业园区给出的答案是项目全程跟踪服务。从华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材料生产项目意向进驻园区开始,园区便指定专人成为项目管家,通过主动前期介入、提供定制服务、协调解决机制等方式,系统做好项目审批事项的前期梳理,根据审批事项对接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指引项目方准备或参与协助准备相应材料,并协同企业办理报建手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全程代办服务。
“我们根据企业情况制定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根据计划表有序推进代办事项,推进项目建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苏林春介绍说,从勘探设计到施工图审,从场地平整到手续办理,都以最快速度解决企业遇到的每个难题。特别是在审批环节,协同部门联动,提供业务指导,采取提前审批、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等举措,减少反复提交资料,大幅压缩审批时间。
无缝衔接下,哪些具体环节跑出项目落地的加速度?原本用地规划许可证、工程规划审批需要10个工作日、施工许可证需要3个工作日,均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完成申报审批;原本需要准备2个月以上的施工设计图,缩短到5天内即审查合格完成;企业在取得用地批文后,1天内工程规划许可、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权、施工许可“四证齐发”。
这种高效模式不仅体现在审批流程的优化上,更得益于政府主动靠前服务,通过“服务上门”帮企业把问题解决好、把诉求满足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激发企业投资热情。在了解到创辉食品有增资扩产的用地需求后,各级相关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企业推介优先发展产业用地优惠政策,并带领企业实地走访各个产业园区,最终让企业决定落户东山湖产业园区,仅用38天就完成用地审批。
机制创新与高效服务双轮驱动,给广大企业吃下了“定心丸”。截至去年,各县区(管委会)已为全市31家规上工业企业办理用地手续,带动有效投资140亿元。广东创辉食品有限公司现代休闲食品生产基地、潮州市雄美陶瓷实业有限公司拟新建厂房用于陶瓷生产等11个项目已动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9亿元。
从“存量盘活”到“规划优化”
高质量的产业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是万千企业落户潮州、扎根潮州、共享潮州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近两年来,自然资源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各产业园区约2万亩的用地规模,2023、2024两年累计报批建设用地约1.66万亩,产业发展空间持续提质拓展,全市产业用地保障更加有力。
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近期,在认真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围绕解决重点企业用地困难,市自然资源局加快制定《关于鼓励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动潮州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关于土地证载用途与规划不一致相关问题处理的工作指引》等政策文件,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尽全力解决潮州市企业用地需求。”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吴俊楷表示。
——建立需求对接机制,着力解决企业择地投资问题。
建立《储备土地清单》、《村镇存量建设用地项目清单》,并定期向用地企业公开,构建起建设用地需求对接机制,推动有用地需求的企业到各大园区拿地投资建厂,或者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自用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入市场主体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作开发,切实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的用地需求。
——放开“三旧”改造政策,着力解决企业自行改造问题。
原则上支持和鼓励符合“三旧”改造政策的规上、限上企业进行“自改”(或通过村企合作模式改造),通过“三旧”改造政策帮助企业完善土地手续和改造建设,只要符合“三旧”改造政策,将开辟绿色通道,规划覆盖不到的,各县区可优先予以编制规划。
——降低敞开申报门槛,着力解决企业用地困难问题。
在实施《潮州市工业企业用地“敞开申报”工作机制(试行)》的基础上,将持续优化用地“敞开申报”工作机制,探索进一步降低“敞开申报”门槛,申报范围放宽至“企业有用地需求,亩产税收达标,且连续两年纳税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将优质资源配置到优质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强化跟进服务护航,着力解决企业促工建设问题。
针对开竣工滞后项目,自然资源部门将采取“服务+督导”机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施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并联办理,建立绿色通道,简化验收审查,同步办理规划核实、土地核验、地籍调查成果等事项,实现“验登合一”即时发证,全程护航建设并解决问题。针对用地面积较小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以消防安全为底线进行管控,具体工程设计方案经消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可予以办理规划许可手续。
——打通开发利用堵点,着力解决用途规划不符问题。
对2018年8月31日以前已供应的土地,原土地出让合同有明确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方式的,支持按相应条款办理改变土地用途手续。符合“三旧”改造政策的,支持其通过“三旧”改造的形式,按照程序办理改变土地用途手续。同时,落实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政策,鼓励工业企业改造建设提高容积率。
一次次创新性探索、一项项标志性成果,镌刻着潮州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铿锵印记。潮州将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以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用高效行动护航产业升级,让好企业不愁地、好项目就有地成为潮州产业发展的新风向。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宗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