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芯”育良种 助“耕”深远海 饶平县着力建设省级花鲈良种场
创“芯”育良种 助“耕”深远海
饶平县着力建设省级花鲈良种场
今年初,饶平县传来了好消息: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成功培育出首批3000万尾鱼苗,填补了广东省花鲈鱼种苗培育的空白。这项成绩也被写入了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超(左二)与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德强(右)交流探讨花鲈的培育经验。 丁玫 摄
“全国渔业百强县”饶平拥有长达136公里的海岸线,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是广东省最适合发展海水育苗的海湾之一。去年以来,饶平县乘“百千万工程”东风,以科技创新为“蓝色引擎”,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抓好海水育苗、新型网箱养殖、陆基中高密度养殖等工作,走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新路子。实现花鲈鱼苗自培自给正是其中一个实践。
日前,记者来到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第一育苗车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赵超,正与饶平县万佳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詹德强交流探讨花鲈的培育经验。
“此前,由于缺乏关键技术,我们的花鲈鱼苗都需要向福建、江浙、青岛等地区购买。”詹德强介绍,为扭转这一局面,去年饶平县主动谋划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的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项目,试点开展花鲈鱼苗育种。此外,还推动万佳水产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共同组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研究花鲈育种扩繁。随着花鲈原种保存、后备亲本培育和优质苗种生产等核心技术逐步突破,花鲈种苗“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正在饶平加快构建。
作为池塘健康养殖、养殖模式优化方面的专家,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团队来到饶平后,坚持深入基地和深远海一线调查研究,及时输送技术,指导花鲈的育苗工作。
“花鲈繁殖具有明确的季节性,需要低温的积累,在18℃至20℃之间最为合适。而广东沿海地区大多要在冬至之后才能达到这一温度。因此,省内花鲈鱼苗最早也要等到来年3月甚至更晚才能进入市场,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赵超坦言,面对这一项技术难题,博士团队攻坚克难,通过盐度与光照调节、“水空调”、营养强化等手段,模拟与北方秋季相近的环境,使花鲈鱼同步天然生物节律,成功将花鲈鱼产卵时间提前1个月,进而实现广东省花鲈种苗自繁自给。
“现在每条花鲈都有一个芯片。”赵超向记者介绍,每条鱼苗的背部都会植入芯片,芯片相当于鱼苗的“身份证”,可以记录花鲈的生长信息,追踪花鲈的长势,随时监测鱼苗状态。还可以追溯其家族谱系,并对遗传信息的记录评估,对花鲈鱼进行亲子鉴定,以便于后续亲本产育优质的后代。
小小鱼苗培育的背后,不仅依靠先进的科学和技术,饶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提供了重要保障。赵超介绍,饶平比邻福建,是广东省内与福建海水水温最接近的地方,相对低温有利于花鲈亲鱼性腺发育成熟。同时,饶平作为“中国海鮸之乡”,在鱼苗培育方面有很好的民间基础与经验,有助于花鲈育苗技术日后的推广、应用示范。当前,花鲈已实现人工规模化育苗,养殖8个月到1年即可达到上市规格,是相对理想的深远海养殖品种。
目前,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培育好更多优质鱼苗做足准备。“依托于饶平县的优质资源和地理优势,饶平县以争创广东首个花鲈省级良种场为目标,大力推进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的建设工作,争取推进饶平海洋业的高质量发展。”饶平县农业局渔业管理股长黄志浩介绍,饶平县积极引进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博士进驻,与南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花鲈鱼苗育种试验,投资8000万元打造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目前项目一期占地四十亩建设完毕。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万佳省级花鲈良种场已成功产苗约3000万尾。”黄志浩说,接下来饶平县将争取三年内完成第二期建设,预计每年可培育优质花鲈鱼苗3亿尾,年产值超3亿元。同时,将以省级花鲈良种场基地为核心,发挥万佳公司龙头企业产业链补链强链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周边养殖户育苗技术支持和打造品牌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不断推进饶平海水鱼类种苗培育传统产业健康发展,为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种苗保障。
(潮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玫 实习生 邱焕桐)